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人才培养 > 特色培养 > 正文 特色培养

民商法学院“三举措”协同推动研究生人才培养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2-11-19 浏览次数:

民商法学院按照“立德树人、服务需求、提高质量、追求卓越”的思路,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,紧密围绕学校目标,进一步落实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,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创新法律硕士人才培养“LAW+”模式,积极推动校内理论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相结合的“双师型”导师联合培养,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,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,更好地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,具有现代法学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。

一、注重教师及课程资源建设

我院加强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,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。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、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。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理论导师19人,兼职理论导师4人。校外实践导师23人。本院教师超过半数为“双师型”教师,其中兼职执业律师约20人,仲裁员6人。在2021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,我院李燕教授主持的《民法与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》获批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;黄福玲教授主持的《民事诉讼业务实训教学案例库》获批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项目;肖立梅教授主持的《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与保障体系研究》获批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。我院李燕教授主导的“民商法导学团队”荣获2021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。

(图片为2021年民商法学院取得的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)

二、多元化的实践实训培养

民商法学院采用校内理论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相结合的“双师型”导师联合培养机制,针对研究生的实践实训与山东省高院、济南市区级法院、律师事务所、知识产权服务集团等单位合作,聘任社会实务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为研究生实践导师共23人,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多个。采取分段实习的方式与各实践基地、实践导师对接,每学期定向派遣研究生参加专业实习活动。

(图片为2022年民商法学院与德恒律师事务所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)

三、鼓励参与网络法学学术年会

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,强化科学研究,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,民商法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,通过学院主办的网络法学学术年会,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和实践拓展提供路径支持。自网络法学年会举办以来,每届年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一定的论文集版面,在此过程中民商法学院培养的研究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例如2021年的网络法学学术年会,我院研究生陈逸云荣获一等奖,杨迪等荣获二等奖,蒋果岐、孙琳、李乃玉等荣获三等奖。

(图片为2021年网络法学学术年会现场)

(图片为2021年网络法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名单)

四、结语

基于上述多元举措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,民商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能力(Learning ability)、学术能力(Academic ability)和职业能力(Working ability)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。其中,在校法律硕士研究生成果丰硕。在202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,管洪彦教授指导王嘉诚同学撰写的《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困境与完善路径研究》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。肖立梅教授指导阎萌萌同学撰写的《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研究》、管洪彦教授指导陈逸云撰写的《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初探》等二篇论文获得研究生优秀成果三等奖。近年来,已毕业的研究生大多数被各级行政机关、司法机关、高校、律师事务所、知识产权事务所等录用,还有1名被澳门科技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。

(图片为2022届毕业生李凯旋被澳门科技大学录取攻博)

研究生培养是一项长远工程,民商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方法、新机制,培育理论扎实、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法律人才。